2k小说网 > 其他 > 北宋庶女种田日志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第243章 与民争利

【书名: 北宋庶女种田日志 第243章 与民争利 作者:忘川之源】

热门推荐: 时代巨子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我的团长李云龙国漫的世界女总裁的超级高手逆天铁骑我有一座山寨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上古我不想受欢迎啊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公元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12月,李顺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起义又爆发了。

同时,外敌的侵扰给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北宋建国以后,就与东北边境的契丹族和西北边境的党项族连年发生战争,由于北宋政治**和军队软弱涣散,虽然耗费了巨额的财力和人力,但每每以失败告终。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康定二年(1041年),李元昊进兵渭州(今甘肃平凉),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兵出击,于好水川遇伏被围,任福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好水川之战)。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李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大败,大将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余人(定川寨之战)。李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澶渊之盟后,一直相安无事的契丹也于1042年遣使求关南之地,并且"聚兵幽燕,声言南下"。最终,宋仁宗遣富弼为使,"岁增银、绢各十万匹、两",才得以解决。激烈的****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震动了宋廷,多年沉闷的政治空气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欧阳修上书要求改革吏治,尹洙在上书中指出"因循不改,弊坏日甚"。宋仁宗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遂欲更天下弊事"。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总算开始行动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范仲淹的改革是在北宋初的小康局面已经逆转恶化的时期中产生的。其时,冗官、冗兵、冗费严重,贫弱局面已经形成,统治危机日趋恶化。仁宗即位元年,土地兼并现象更加严重,农民大量逃亡,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甚至京畿开封府所属各县,也有盗寇出没。当时,已有一些**感到危机的严重,富弼就曾说:"自此以往,只忧转炽,若不早为提备,事未可知!"

这些都是导致宋朝虚弱的原因,但真正无解就是土地兼并。其实一切的原因,都只是因为土地兼并,因为农民吃不起饭了。华夏的老百姓,最为顺民,也是最为淳朴的。只要有一碗饭吃,就不会去想什么造反的事情。但相反的,连一碗饭都没有,连肚子都填不饱,这都要饿死了,难道,还不能造反么?

皇后娘娘也是头疼,不过看到柳雨烟若有所思,皇后娘娘说道:"那不如,就让娉婷来说或说吧。这法子是娉婷提出来的,我是觉得很不错的,那要不然,就听听这孩子的话?"

官家虽然觉得,一个九岁孩子的话,能知道什么?再说,这朝廷这么多的**,都解决不了的,一个孩子,能懂得什么?但不得不说,官家还是很仁厚的,虽然心里不以为意,但还是点头,让柳雨烟说话。其实也有一部分的原因,乃是因为,宋朝很重视神童,甚至还有神童班的存在。

宋代出神童,大家较熟悉的应该是**石在《伤仲永》文章中所描述的一位叫方仲永的神童。方仲永在5岁的时候,从未认识书写工具的年纪便向父亲讨要笔墨,父亲借了邻居家的给他,他立刻写下一首诗和自己的名字,这首诗在文采、道理方面都很不错,同乡的人对此表示惊奇,有很多人来请方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觉得有利可图,便没有让方仲永读书,每天拉着他拜访同乡的人。在方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作诗水平已经和他的名声不相称了。又过了七年,方仲永已经"泯然众人矣"了,这便是神童方仲永的结局。

宋代神童频频出现,跟当时社会重视神童的培养有关。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增加了童子科,专门用于选拔天资聪颖的神童。宋朝建立后,在科举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宋史·选举志》记载"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加之宋朝的文化极度繁荣,通过童子科出现了许多神童。宋代著名的神童蔡伯俙,年仅三岁就参加童子科中了进士。蔡伯俙是福建人,在其两三岁时邻居有个举人的父亲做寿。举人为父亲写了一篇祝寿词,蔡伯俙听过之后就能够背诵出来。这让举人感到很惊讶,建议蔡伯俙的父亲带儿子去参加童子科,于是父亲就背着蔡伯俙到京城去应试。进城时,门监得知父子俩是从福建长途跋涉来京城赴考的,就对蔡伯俙开玩笑说"你骑父作马",蔡伯俙当即回道"父望子成龙"。蔡伯俙的机智,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据《福清县志》记载,蔡伯俙"四岁(这里指虚岁)应举,赐出身"。后来,宋真宗让蔡伯俙到东宫给太子赵祯做伴读,蔡伯俙后来一生却因过于**,碌碌无为。

真德秀四岁受书,过目成诵;黄庭坚五岁已诵五经,七岁能诗;孔文仲六、七岁能诗;杨亿七岁对客谈论有老城风;晏殊七岁文章敏妙;徐俯七岁能诗,为舅父黄庭坚所器重;寇准八岁能诗;朱熹八岁通孝经;袁枢八、九岁题诗于屏;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能对家人讲《左氏春秋》。这些神童最终又成为一批卓越人才,他们有的成为治国宰辅、朝廷重臣,有的成为名垂史册的学者、诗人。

这大宋朝,神童真的很多。仁宗也是见多识广,虽然心里并不觉柳雨烟是个神童,至少不会对政事有所熟知,还能解决一些事情,但听听而已,又不是什么难事。再说了,柳雨烟也确实可以算是申通了,这么小,就知道这么多。医术也是很不错的,这厨艺也是不弱呢。但女子就是女子,在家里,待在后宅,做做女红,做点厨艺,就可以了。

张妙清却是知道,这个弟子可是从天界而来的,算是谪仙人。谪仙人的见识,又岂是凡夫俗子可知道的?当然,她不知道,柳雨烟其实只是从一个信息大爆炸,一个网络无比发达的地方穿越而来的。当然,以现代的科技,还有各种知识,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此时的宋朝来说,说是天界,也没有错误了。至少,还是说的过去的。

元青倒是第一次听说,看着柳雨烟,还是很感兴趣的。这位师妹,传说中,天尊的道童下凡,被贬下来,但出身绝对不凡。就算是在那么个家庭里,受尽了苦难,不还是出人头地了么?

柳雨烟清了清嗓子,来回走了几步,仔细的斟酌了一下用词。毕竟是要和皇帝说话,就算是这皇帝,是最为仁慈,死后用仁作为谥号的,也不敢放肆。

看着满怀希望的皇后娘娘,看着这位曹国舅的姐姐。看着不在意的官家,柳雨烟说道:"其实我觉得,父皇所说的与民争利,这是不对的。"

官家疑惑,好笑的问道:"如何不对?"柳雨烟说道:"这个民,是指什么民?是那些连饭都吃不起,到处要饭的贫民,还是那些安居乐业,守着两亩薄田,就只有几串铜钱,还舍不得花的**,还是那些大腹便便,家中银钱无数,每日喝酒做乐,荒/淫无度的地主们,还是那些低买高卖,囤积居奇的商人们,到底哪一个,才是这个与民争利的民呢?"

官家没想到,自己问了一个问题,一个疑问。到了柳雨烟这里,又给反问了回来。本来也没有在意,一个九岁的孩子,又懂得什么?可这话,听在耳朵里,官家也在深思,是啊,到底是那个民呢?与民争利,到底是争的什么利?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圣魔幻想记凤鸣天下:狂妃惹不起盗墓谜云傲世英侠传王妃她有乌鸦嘴我的世界:末日方块系统双面娇妻:总裁的私有专宠我能升级万物战婿归来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