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之写意人生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第五十二章 畅谈

【书名: 重生之写意人生 第五十二章 畅谈 作者:阿里蛋】

热门推荐: 逆天铁骑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我的团长李云龙我不想受欢迎啊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女总裁的超级高手国漫的世界上古时代巨子我有一座山寨

临近年底,又要过年了,93年即将过去,人们将迎来崭新的1994年!元旦将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校园欢声笑语,喜迎新年!

回顾93年,姜文浩的事业越做越大,他已经跨入了千万富翁的行列。恍如在梦中啊,换了前世,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一方面,姜文浩春风得意;另一方面,他父母所在的华新已经显露出破败的迹象。当然,他父母这样的底层小工人是不得而知的。上层在隐瞒、政府在无条件地输血,即便华新已经积重难返、即使国家早已允许国有大中型国企破产。华新人也坚信他们的厂子绝对不会有事!

自从有钱后,姜文浩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竟有些忽略了父母。

这天周末,姜文浩家晚饭加菜,还挺丰富:有鱼香肉丝、卤猪头肉、大骨豆芽汤、豆干炒芹菜。

陈兰不断地给姜文浩夹肉:“多吃点,你正长身体的时候。鱼香肉丝,你最喜欢吃的。”

“哦。”姜文浩随口应道,比起以前的狼吞虎咽来,他无疑现在的吃相文雅了许多——当然了,吃得多了,自然也就没那么稀罕。

“哎~~~”陈兰一声长叹:“家里难得吃顿好的,菜越来越贵,工资也不涨,奖金更减少了。”

“说是公司最近效益有点差,要工人克服这段时间。”姜大维接口道:“这菜价也真是,都快吃不起了。”

姜文浩想起来了!94年,可以说是中国物价飞涨最厉害的一年!他后世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94年中国的cpi达到了惊人的24.1%,这是个什么概念?后世2011年砖家吼中国经济崩溃,那时的cpi才5.5%!

对姜文浩来说,他对cpi已经完全不敏感了,买东西根本不看价格!但父母不一样,他们的工资只有那么一点点。想到这里,姜文浩不禁深感惭愧,他只顾自己享受了,却完全忽略了父母。真是不孝啊!

但话说回来,自己真的可以跟父母坦白一切吗?姜文浩内心在激烈挣扎,想想父母那保守之极的性格,姜文浩最终选择了隐忍。可不坦白不代表没办法,只要稍微转个弯就行了。

“妈,把我上次赚到的钱拿出来用撒,有几千块,足够我们家改善生活了。”姜文浩道。

陈兰笑了:“傻孩子,我们还没落魄到要用你的钱的地步。那些钱给你存着呢,在银行,五年定期。利息高的很,有10%左右。”

“什么我的,是我们家的!”姜文浩反驳道:“家里有困难,钱当然要拿出来用,还分什么彼此?”

陈兰那个感动啊,眼眶都微微泛红:“呵呵,我的小浩真的长大了,知道为家里承担了。”

姜大维同样在心里赞叹姜文浩,但依他的性格,却是难以在言语上表达出来的。不过嘴角泛起的弧度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还是不用了,现在取出来利息受损,太划不来了。”

“不,要取!”姜文浩表现得很倔强:“爸、妈,钱该用就要用,何必存起来过苦日子?我能赚到这些钱第一次,也能赚第二次、第三次……第一百次!”

姜大维、陈兰不禁有点发呆,此刻姜文浩身上那种强大的自信,似乎连他们都被震住了!

想了想,陈兰还是持反对意见:“不要了吧,万一小浩你上次只是运气好,我们把钱用了,若将来有真正地急用怎么办?”

姜文浩那个汗啊,额头全是黑线。亦在心中苦笑,老妈的性格,不管什么时候,她都在小瞧自己。

然而这次姜大维却站到了姜文浩一遍:“好,有想法、有志气、你可以去锻炼一下、尝试一下。”

陈兰讶然:“老姜,你……”

姜大维摆摆手:“难得娃儿一片好心,也懂事了。我们可以先取一小半,够用就行。至于娃儿说的赚钱,呵呵,反正也没什么损失,试一试不好吗?”

陈兰凝视父子半晌,才点点头:“那好吧。”

“但我有话说在前头!”姜大维慎重地叮嘱姜文浩:“只能假期去勤工俭学,不可以有任何的影响学习,知道吗?”

“知道,放心吧!”姜文浩拍着胸脯保证。

作为当家的陈兰感到心怀大畅,或许4000块不能算多,但在当年还是有点分量的。生活压力减轻不少,更多的,却是一种精神上的减负。她压根儿没把姜文浩说的放心上,只要儿子有那份心便成。

气氛慢慢变得活跃,一家人有说有笑,席间尽显家庭温馨。很久没有这么愉悦地聊天了,姜文浩也难得敞开胸怀。

“什么,你说把钱存银行是浪费?”陈兰眼睛睁得老大,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

“对啊。”姜文浩笑嘻嘻地道:“穷人才把钱存银行,而富人则找银行借钱!”

陈兰又好气又好笑,啐道:“胡说八道,你在哪里听来的这些歪理?”

姜大维今天心情大好,面带微笑地看他们两母子乱侃。他也认为姜文浩在乱盖,不过小孩子的思维有时天马行空,有些话听着就好,不必太过较真儿。

姜文浩呢?才不管他老爹怎么想呢,自顾自道:“我才没乱说呢,这是有根据地。一个人把钱存银行,就说明他不会用钱。要知道,人赚钱永远比不上钱赚钱。而银行为什么有钱?就是因为他们会聚集钱、会用钱!用别人的钱!储户把钱存银行,而银行就帮他们用!好处都让银行给占了,所以存钱的人就穷了,因为他们的存款在不断贬值。”

姜文浩不过了解一点点金融的皮毛,就在父母面前大放厥词,反正也没人责怪他。而且有一点他很肯定,就是父母比他更不懂。可是呢,他也顺利勾起了父母的兴趣。

“什么叫贬值?银行存款利息那么高,我们存5年期好划得来哦,赚不少呢!”陈兰当即反驳。

“妈,你有去调查过cpi吗?”姜文浩冲老妈摇食指:“不知道cpi指数,你当然会这么说。”

cpi?陈兰一头雾水,他儿子,什么时候学英文的?还一副砖家口吻。

“cpi,就是消费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是根据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陈兰拧了一把姜文浩脸蛋:“哟,在你妈我面前掉书袋是不是?说重点!”

姜文浩哭笑不得:“这怎么能叫掉书袋呢,简略说明一下,您才能好理解是不?”

“好吧,你继续吹。”陈兰道,这时,姜大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

姜文浩继续道:“一般来说,cpi超过4%,就叫通货膨胀。简单点说,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将钱存银行就是在贬值了。不错,现在银行5年期存款利率看起来是很高,可是妈,你知道现在的cpi又多少吗?”

“多少?”问话的竟是姜大维。

姜文浩一脸苦笑:“我看过一篇权威报道,从85年开始,一直到96……哦,今年,中国的cpi均涨幅达到了11.2%。这是什么概念,钱放银行,不是在贬值是什么?爸、妈,你们比我更有切身感受,外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价格的变化。”

陈兰一时间陷入沉默,不错,物价年年涨,工资却永远也跟不上。

“而在94年,也就是明年,根据现在的经济形势表明,预测明年cpi将创纪录地达到24.1%。哎,敌对势力的人已经在谣传中国崩溃论了。”

“这么恐怖?”陈兰为之咋舌,她虽然不全信姜文浩的话,但物价上涨也是眼睁睁的事实。明年涨四分之一?还要不要人活了。

“你说的通货膨胀率这么高,国家不会坐视不理吧?”陈兰道。

“当然要管了,估计朱总理已经在想办法给经济施行软着陆,抑制cpi。但这需要一段时间,也许一年,也许三年,总之老百姓是避不开明年cpi峰值的。”姜文浩比砖家还要砖家,用肯定的语气预测。

“耶,你晓得的还多哎。”陈兰取笑道。

姜文浩挠挠头:“也不是啦,在课外书上看的。”他说话不尽不实,其实这篇文章他看至网络。曾经2012年,人们在抱怨物价上涨太快,通货膨胀率过高。后来网上有一篇文章介绍85年到96年的cpi,着实令人心惊,所以姜文浩记忆尤深。

“你一天看些什么书哦?”姜大维很敏感。

“老百姓的菜篮子,专门关注与民生相关的物价水平。”姜文浩反应也不慢。

“哦,原来如此。”姜大维点点头,就怕姜文浩看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到学习:“这些书还是可以看一看的,但课本才是你的本质工作,明白吗?”

“是,明白!”

姜大维道:“虽然你说的不一定对,但听起来还是有点道理。”

姜文浩暗暗好笑,明白父亲在装深沉,他敢打赌,老爸一定无法判断是非。这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

姜大维又道:“我算明白你说的:穷人才把钱存银行的大概意思了。但后面一句,富人找银行借钱怎么解释?”

“我说了嘛,人赚钱永远比不上钱赚钱。银行将储户的钱集中起来投资,他们当然赚大发了。同理,找银行借钱,同样是进行投资或创业。能借到越多钱的人,本身已经能说明这个人的能力。要不你换个普通平头老百姓去试试,看借得到钱不?所以我才说富人找银行借钱。”

“哦。”陈兰轻轻颔首,旋即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不明白,银行还能赚大钱?我一直以为,那就是帮老百姓保管存款的地方而已。给利息,好像他们还要亏?难道不是国家的福利机构?”

我晕,这是什么逻辑?姜文浩道:“妈,你太不了解银行这种金融机构的运作了。不错,他们是要付给储户利息。但别忘了,找银行贷款也是要付利息的!银行怎么赚钱?存贷利息差!哪怕只有一个百分点,可抵不过基数大啊。成百上千亿的资金,就算是一个百分点,也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还有,什么叫福利机构?银行每年收取储户的各种手续费、卡费之类‘苛捐杂税’,乘以储户的基数,同样是不得了的!知道外国同行怎么评价中国银行吗?黑!尼玛太黑了!”

听他说得有趣,陈兰扑哧一下笑了,姜大维也笑骂道:“注意你的言辞,不许带把子。”

“知道!”姜文浩笑道:“银行还有其它投资方式,在此我就不废话了。”

陈兰由衷赞道:“儿子,棒,你晓得的真多。”

姜大维虽没有说话,然眼中的赞许之色亦十分明显。先不管对错,但一番话下来说得头头是道、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有说服力,这本身已经很难得了。何况……自己居然还真听进去了。呵呵,没想到,为那4000块钱,姜文浩竟能扯出这一番大道理。

刮目相看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儿子已经变得越发聪明了!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签到,人在四合院,从大厨开始剑道真解洪流之歌革宋未曾设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