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之写意人生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第十八章 严重代沟

【书名: 重生之写意人生 第十八章 严重代沟 作者:阿里蛋】

热门推荐: 逆天铁骑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我的团长李云龙我不想受欢迎啊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女总裁的超级高手国漫的世界上古时代巨子我有一座山寨

错过一次机遇或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自动送到眼前的机会接二连三地主动推却,态度还非常坚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你还别不相信,在姜文浩的心中,他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

很可笑不是吗?但事实的确如此,身为一名监理工程师,姜文浩的父亲姜大维要改变他们家生活的机会太多了。不算零碎,大的机会就有三次。

父亲读书非常棒,这点姜文浩还是相当佩服的,他曾经最可惜的就是自己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这个优点。虽然姜大维曾经因特殊时期和上山下乡运动而中断学业,也因为家庭和工作而无法就读恢复高考后的全日制大学,但国家在83年推行全国的自考制度却让他获得了大学的文凭。

姜大维读的是建筑系,在毕业后被华新厂调往专业较为对口的检修安装分厂,专门负责测量和放线。由此,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后来又考取了监理工程师。在华新,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人才。

但是,华新最大的弊病就是不尊重人才,以至于后来人才的大量流失。按理说,姜大维该不愁出路才对。就算他不主动出击,找上门来求贤的人也不是一两个,他们看中的便是姜大维的资历和经验!

97年,华新经营急转直下,面临巨额亏损,工人7个月没发工资。当时就有同事找姜大维一起离开,说有人愿出10倍工资让他们去搞工程。面对这样的优越条件,姜大维将国企的铁饭碗思想和傲慢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几乎是想也不想地拒绝了:华新再怎么困难也是国有大型企业,怎么都比外面来得强吧?别看工资高,但肯定无法长久!

然而,姜大维的坚持成了最大的黑色幽默,铁饭碗在下岗大潮中被摔得粉碎。当然,姜大维并没有下岗,而是提前退休。退休工资那个少啊,连基本生活都很吃紧。道理很简单,姜大维拥有监理工程师的资质却在华新没有职称,到退休还是和普通工人没两样,再加上是提前走人,退休工资当然低了。

对华新忠心耿耿,却根本没受到重用,还有什么比这更讽刺的呢?当然,这也和姜大维本身的性格有关。过于自负、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人际关系差、容易得罪人、不会拍上级马屁……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一辈子不会高升,甚至连本身应有的待遇都没得到。

再来就是父亲的表姐那次机会,提前退休后,为了弥补家用,姜大维还是要出去找事做。因为本身的能力,加上又是亲戚,姜大维的表姐,也就是姜文浩的表姑母在承包工程后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父亲。待遇很好,完全是华新没法比的。

但这样的美好没持续多久,父亲就因为和表姑母的分歧而离开。说起原因同样很不可思议,至少在姜文浩看来是这样。

表姑母要父亲负责整个工程,按理说这是升职,是好事才对,可父亲断然拒绝了。给出的理由居然为:100多万,开玩笑,我哪负得起那个责啊?要我签字,万一以后有什么事找到我怎么办?

当时表姑母也火了:怎么,你以为我要陷害你吗?你电视看多了!还有,身为监理工程师,你当然要负责工程的质量,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你在瞎担心什么啊?纯属吃饱了没事做杞人忧天!

人在气头上说话难免难听,于是姜大维自尊心受不过,当天就离开了。这件事也成为父亲和表姑母关系的转折点,大家变得很少来往了。

后来又有一个老板差人,经人介绍找上门来,几乎是在恳请父亲帮忙。但姜大维还是拒绝,嫌远、嫌麻烦,最怕自己负责后出问题。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推脱,很快便再也没人来找他了,包括朋友在内。

姜文浩母亲对父亲的评价是:“不求上进、没有担当!”

后来父亲只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库管员的工作,到姜文浩重生前的2012年,他父亲的工资仅为1500。期间不是没有升职的机会,但一说到管理,姜大维就直摇头:“算了,我这辈子差不多了,只要求温饱便行,何必再给自己找多余麻烦呢?”

这一年,父亲60岁。

父亲的才华完全被浪费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父亲是狮子的本领,老鼠的心。即使9分获益,一分风险,父亲也会畏惧那一分风险而退缩。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把握啊!

曾几何时,那些敢于走出去的人不少都今非昔比了。姜文浩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个老同事来探望父亲,当年找父亲一起出去闯的毛头小子已经贵为某家建筑公司的副总了。

“老爸,要是你当年也出去多好,现在我们家就有钱了。”姜文浩不无羡慕地道。

谁知无心的一句话却换来姜大维的勃然大怒:“我养你是责任,但我没有义务要带给你奢侈的生活!你已经过了18岁,喜欢钱有本事自己去挣!”

姜文浩很受伤,发誓不会让父亲看扁,可是,他也就那本事……

至于姜文浩的母亲陈兰,属于那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是急脾气,骂起姜文浩来是毫不留情面的。从小到大,她最喜欢的便是用别人的长处来和姜文浩的短处比,总是别人如何如何好,这也造成了姜文浩的逆反心理。凡是母亲说的话,他总是潜意识里抵触,虽然很多时候母亲说的是对的。

后来华新破产,父母提前退休,姜文浩下岗,他被迫要重新找工作。在选择方面,姜文浩和母亲几次闹得不愉快。

出来以后,姜文浩想找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借此磨练自己。但他母亲陈兰同样国企观念根深蒂固,持强烈反对的态度。陈兰压根儿不看好姜文浩,说他只适合做固定工资的工作。为此姜文浩很不服气,心想他都没做过,凭什么要被小瞧?

大家都知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开始是很困难的,姜文浩也不例外。在他最恼火的时候,非但没有得到支持,相反,还要受到母亲的冷嘲热讽。双重压力下,姜文浩差点崩溃!最后,他偷偷跑去找了心理咨询师,这是他父母所不知道的。

姜文浩再一次成了失败者,没一点安慰,母亲更是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看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此刻姜文浩已不想去争辩什么了,对他的打击相当大。

正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现在姜文浩才非常抗拒告诉父母。为了他的发展大计,他必须要这么做。

别以为姜文浩是在怨恨,相反,他很爱他的父母。前世他想出去磨练,正是因为生活的压力啊。不错,姜文浩家里有房子、吃穿不愁,但那仅仅只是三个人的基本生活。说句难听的,根本没考虑过医疗、意外和姜文浩以后的结婚生子。要知道,姜文浩重生前30多了还不结婚,就是源自于这方面的恐惧。这些想法姜文浩从未告诉过父母,哪怕父母催得他再急。由于性格问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沟通,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可不是一般的大。

不管怎么样,姜文浩是孝子,这一点毋庸置疑!他打算在自己做出成绩后再告诉父母,让他们无从反对。或许对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姜文浩已经算成功了,但在姜文浩自己看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买下店铺,姜文浩又要进行装修,他的预算至少两万。

“这个,会不会太浪费了?”徐嘉良替姜文浩心疼:“铺瓷砖啊,有必要吗?我认为最多刷一下墙就可以了。”

姜文浩笑道:“徐哥,做餐饮,味道重要,环境同样很重要!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竖立自己的形象。一流的环境,大众的消费、周到的服务,务必让来吃饭的人宾至如归!我们要走在其它饭馆的前面,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双台地区,我们要做nb1!论环境,别人不如我们好;论价格,我们不比别人高;论味道,我们不比别人差;论营销策略,我们甩别人一条街!”

徐嘉良也被姜文浩的豪情壮志感染到了,他点点头:“好吧,按你说的做,我一切都听你的。”

“呵呵,这是必要的投资,在这方面我是不会吝啬的。”说到这里,姜文浩又沉吟片刻,道:“徐哥,请人吧,现在店面大了,光靠你和叔叔再加一个服务员根本忙不过来。”

见徐嘉良还在犹豫,姜文浩真的有些无语,看来徐哥观念还是没能很好地转变。姜文浩遂道:“请人是增加成本,可我们的规模在增大,赚的钱会更多啊!”

以为姜文浩误会了,徐嘉良赶紧道:“不,我没有质疑你的意思。我很明白,你年纪虽轻,但懂的却比我多。我只是一个粗人,从没想过当老板,但是……现在竟然有人给我打工,靠我吃饭。我、我、我实在不习惯。”那拘猝,绝不是装出来的。

姜文浩微微一笑:“那你就要赶快习惯了,因为随着我们的生意做大做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给你打工。”

徐嘉良讶然:“啊?”

姜文浩继续他心目中的规划:“招到人后,我们便可以开始扩大经营了。早餐、中餐、晚餐、宵夜,将所有时段的客人一网打尽!”

对于做菜,徐嘉良很拿手,可对于规划,他只有听的份。姜文浩在讲,徐嘉良不断点头,他就一个想法——一切听兄弟的。姜文浩将自己所知的后世一切的餐饮经营方式、管理制度、促销方法通通挪移到这个时代。虽然显得简陋,可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定下发展规划后,姜文浩便做了甩手掌柜,将具体的执行交给了徐嘉良。没办法,他人太小,加之又是学生,“学业为重”嘛。

不久后,新店装修完成,整体效果一出来,徐嘉良亦不得不感叹:姜文浩真是太有先见之明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本身便是一种愉悦。明亮的大厅,装修时尚而简约,瓷砖加上落地玻璃,很有大酒店的架势。却没有那种大气,也不显得另类,和后世中式快餐店的风格相近。

然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新的促销活动。比如说每天某样食物特价啦,两个菜加一半的钱就可以买到三个菜,买xx送饮料之类。于此同时,小店也有了它的正式名字——百味轩。

还有就是姜文浩付出3000违约金,收回了小卖部易志强的酒水供应权。当初订立合同时易志强占尽便宜,却唯一忽略了违约金的数目。

见徐嘉良又极为不解,于是,姜文浩解释道:“很简单,那份合同根本是一份霸王合同,所以即使我赔钱也要解决它!”他神情异常严肃:“说难听点,易志强有趁火打劫的嫌疑。若非当时我们迫于无奈,我根本不会选择签!以前我们没有能力,现在我们有能力了,我当然不会和没有诚意的人合作!不信徐哥你出去问问其他懂行的人,看他们怎么看那份合同。”

徐嘉良连忙道:“不用,我肯定相信你啊。”

“再说了,易志强并没吃亏。相反,他倒是赚了不少。”

真是如此吗?反正易志强挺纠结,又有些茫然。他在想着那个态度异常坚决,非要赔钱毁约的小孩子。

那家伙,真的只有11岁吗?可恶,早知道该将违约金定得更高才对!

……

生意上了轨道,且越来越火,徐嘉良那个乐啊,每天都是笑醒的。姜文浩也不例外,因为他终于开始发家了!另一方面,92年渐渐过去,很快就要迎来93年的元旦了。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签到,人在四合院,从大厨开始剑道真解洪流之歌革宋未曾设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