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都市 > 重生之写意人生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第十六章 皆大欢喜

【书名: 重生之写意人生 第十六章 皆大欢喜 作者:阿里蛋】

热门推荐: 逆天铁骑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我的团长李云龙我不想受欢迎啊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女总裁的超级高手国漫的世界上古时代巨子我有一座山寨

姜文浩的小说《寄生前夜》完成了,就在他雄心勃勃地向山城最有名的小说杂志刊物投稿时,却遭到了别人的拒绝。理由很简单:您的小说不适合在我杂志上刊登,谢谢!外交式的拒绝,连多说两句都欠奉。

姜文浩不死心,连连向其它地方投稿。可无一例外地,通通都是拒绝。

为什么呢?姜文浩百思不得其解,他虽然不是才华横溢,可抄袭的功夫也是不错的,故事也够精彩。为什么杂志社会拒绝他?由于别人没有给出具体的理由,所以姜文浩只能用猜的。想来想去,最后他把原因归结到一个时代局限性上。

是他的小说题材太超前了,还是那些负责审核的编辑思想太过陈旧保守?思索间,姜文浩脑子里不禁浮现出一幅老学究的画面,手拿论语,正摇头晃脑地念叨。

呵呵,姜文浩自嘲一笑,将这些无聊的画面驱散。他望望自己的手稿,怎么办,难道就此放弃?虽说并非他原创,没有那种心血被糟蹋的痛心,可至少他也花了时间去抄啊。正苦恼呢,耳边突然想起一阵清新的音乐声。

老式住房,房间不隔音,再加上隔壁的录音机开得很大,姜文浩想不听都难。在92年,拥有录音机是一件时尚的事儿,想来隔壁有炫耀的成分在内吧。

“这个世界或有别人,亦能令我放肆爱一阵;

对你飘忽的爱为何认真,热情热爱倍难枕……”

姜文浩熟悉这首歌,《痴心换情深》嘛,是情难枕的粤语版,经典的一首歌。在厂办电视台的点播欣赏里,《情难枕》经常放,但粤语版知道的人就少一点了。

这首歌……嗯,是周慧敏演唱的。想到周慧敏,姜文浩就想起了她和倪震的那场著名的闹剧。等等,倪震?姜文浩貌似抓住了什么。对,是倪匡,准确地说,是倪匡的小说。姜文浩不是很喜欢倪匡的小说,看过的不多。只是倪匡大名鼎鼎,想不认识都难。卫斯理、原振侠之名,就算没看过,起码也听过吧。都翻拍成电影了,且票房还挺高。倪匡的科幻小说系列想象天马行空,估计也只有后世的网络文学才可以比得上。毫无疑问,这给姜文浩指出了一条明路——既然内地的杂志社接受不了,那他就寄往hk!

倪匡的小说是在月报上连载的,既如此,于是姜文浩也将稿子寄往月报。想到便付诸行动,大不了多被拒绝一次,有什么大不了的?努力了才有机会,哪怕机会渺茫,可不做连一丝机会都没有!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姜文浩讲稿子寄往hk,剩下的……便是听天由命了。

真的……很没有信心啊!姜文浩叹道,他用的是简体字,而且是从左到右排列。天知道明报的编辑会不会看也不看就直接丢垃圾桶。没办法,繁体字他会看不会写。至于排版……竖排重弄他会吐血的。

就这样,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姜文浩很快就将此事抛诸脑后,继续过他正常的小学生活去了。

另一方面,他和徐哥的小饭馆生意越来越火。每天的利润都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虽然很劳累,可徐嘉良每天都是在睡梦中笑醒的。人手不够,徐父早早就辞了小集体的工作回来帮忙,再加上请的一个服务员,刚刚可以应付。

见徐嘉良从早忙到晚,人都瘦了一圈了,姜文浩挺替他担心的:“徐哥,多请一个人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么拼命,当心累出病来。”

徐嘉良不以为然地笑笑:“放心,我身体好着呢。我才17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不趁现在多赚点钱,要以后老了怎么办?你的父母是国企的工人,福利好,有国家的养老保险,将来根本不用愁。而我呢,什么都要靠自己啊!”

姜文浩那个寒啊,心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的父母加上自己会是华新转制、破产的最大受害者。但是,这话却不能直说,姜文浩只道:“徐哥,你何必妄自菲薄?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小就出来和你创业么?”

“为什么?”

姜文浩一本正经地道:“那是因为我根本不看好我爸妈的职业,我将来不想学他们。”

徐嘉良乐了:“哟,小子,人小鬼大,想不到你眼光那么高,连华新机械厂这样的大型国企都不放在眼中。要知道,我想进还进不了呢。”

姜文浩一阵干笑,不置可否。

…………………………………………………………………………………….

一个礼拜后,hk月报编辑社,一位负责来稿审核的陈姓编辑看到了姜文浩的投稿。

大陆的啊,陈编辑来了兴趣,很少有大陆的人士来投稿呢。寄生前夜?有意思的名字。简体字看着比较费神,但陈编辑却看得十分认真仔细。和拿死工资的大陆同行不同,极度商业化的hk销量就是生命,直接关系到员工的饭碗和奖金。而一部引人入胜、精彩绝伦的小说绝对可以做到刺激销量。要知道,月报最初可是靠着金庸的小说挺过困难时期的。

寄生前夜不愧是畅销小说和游戏的抄袭,它很快就抓住了陈编辑的心。一口气看下去,直到中午同事叫吃饭,他才从寄生前夜的世界中走出来。

“不错,非常优秀的小说!”陈编辑赞不绝口:“想不到,一贯思想僵化的大陆人也有这样的想象力。”

“大陆的投稿?”仿佛发现新大陆似的,另一位同事也上前凑热闹:“给我看看,老陈,你不会真的打算向主编申请刊登吧?”

陈编辑点点头:“当然。”

“这可是大陆的哦。”

陈编辑不以为然:“大陆的又怎样?只要小说精彩,我才不管哪里的呢。hk可是个言论自由的地方,再说这部小说讲的又不是什么禁忌话题……”

姜文浩赌赢了,在陈编辑的强力推荐下,他的小说得以顺利登上明报的副刊。更出乎他意料的是,小说还引起了其他名家的注意。

……………………………………………………………………………

我们将目光转回华国大陆,川省山城市。在半个月后,姜文浩收到了他第一期的2000人民币的稿酬。除汇款单外,附带的还有一张协议。姜文浩先寄出的稿件将分期在月报副刊上连载,由于姜文浩是新人,所以给他最低档次的稿酬。若小说受欢迎,那么以后稿酬会相应提高。当然,协议中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姜文浩必须将余下的部分按时交稿。

这肯定没问题,因为小说已经写完了,只是姜文浩没全部寄出去而已。至于稿酬部分,他并不清楚hk那边的行情,但对于现在的姜文浩来说却是满意的。要知道,他重生前的2011年一个月工资才2000块。

没有任何犹豫,姜文浩签了这份协议,然后将它寄回hk。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收到钱后,姜文浩一天都处于高兴的状态中。

“怎么,捡到钱了?”姜华问道。

“算是吧。”

“你说真的?”姜华不敢置信。

姜文浩笑笑:“还记得我答应过你的事吗?送你一个fc,我今天就可以兑现承诺。”

这下轮到姜华傻眼了,两秒过后,接踵而来的是狂喜:“不要骗我,我会翻脸的!”

“当然,大张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耶,万岁!”姜华几乎跳起来,他抱住姜文浩就想亲两口:“你是我的亲兄弟哎。”

“滚开,你这个恶心的家伙!”姜文浩奋力挣扎。等姜华兴奋过了,姜文浩又泼他冷水:“先别忙着高兴,我是没问题了,可你的父母呢?他们这一关可不容易过。”

“为什么?”被喜悦冲昏头脑,姜华暂时失去思考能力。

“哼,难道你忘了?不管是你父母也好,我爸妈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电子游戏机深恶痛绝。就算不要你父母掏钱,可他们也未必会容许你接受我这么贵重的礼物。追查起来,我同样会惹火上身。”姜文浩边说边摇头:“以我老爸老妈的固执短视程度,他们是不会容许我现在就开始创业的。我事业才刚刚起步,不想节外生枝,更不想告诉他们!”

“那怎么办?”姜华蔫了。

“别灰心,我早就想到对策了。”姜文浩笑笑。

“快说,什么对策?”姜华眼前一亮,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就是它。”姜文浩拿起一包零食。

“太阳锅巴?!”姜华白眼道:“这算什么对策。”

“你个白痴,知道这种牌子的锅巴为什么受欢迎不?”

“废话,当然知道了,它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它可以中奖嘛。咦?”姜华貌似有点明白了。

“不错,中奖。”姜文浩边说边撒开包装,拿出里面一张塑料包着的人物卡片。一看——关羽。

“这家生产厂商营销不错,知道用中奖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刘关张,集起这三张人物卡就是特等奖——一台原装fc游戏机。”

“你的意思是……”

“不错,我们冒充中奖。这样一来,游戏机来路就正了,你父母总不可能把送上门的贵重奖品拒之门外吧。”

姜华眼睛都变成月牙儿了,伸出大拇指一副讨打样:“高、实在是高!”

姜文浩将手中的锅巴递给姜华:“吃吧。”

姜华毫不客气地抓起塞入嘴里,一边吃还一边感动:“兄弟啊,我发誓,你这一辈子都会是我最好的朋友!”

“哼,少来,区区任天堂fc我还不放在眼里。”姜文浩也抓起锅巴放嘴里,嗯,味道确实一般:“话说回来,你听说过有人中奖吗?”

姜华摇摇头:“别说特等奖,连一二三奖我都没听说过。貌似除了关羽和张飞,压根儿就没看见过其他的人物。”

“是吗,那就是骗人的啰。哼,没意思,以后别买了。”怪不得这个牌子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利用锅巴的中奖骗局,姜文浩买了一个fc红白游戏机送给姜华,加上一盒经典的8合1游戏卡,共计花费500多。但是,姜华想要收下却并不容易,颇费了一番力气。

姜文浩猜的没错,姜华的父母果然没拒绝奖品。但是,他们不能容忍“电子海·洛·因”荼毒自己的儿子!于是,他们准备将游戏机卖掉换钱,起码也能补贴一下生活嘛。

这怎么行?姜华急了,连女生的拿手好戏一哭二闹三上吊都使出来了。更赌咒发誓加书面保证,最后,在不平等条约的强烈约束下他总算保住了自己的游戏机。不过,那喜悦的快感却被父母弄飞了大半。

几天后,姜文浩收到了他的第二期稿酬。山城和hk相距万里,姜文浩遂提前寄出稿子,防止连载开天窗。

与此同时,寄生前夜小说受到hk读者的欢迎,阿雅的名字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因此,月报的销量也提升了数个百分点。小说还受到某商业嗅觉敏锐的某hk出版社关注,他们打算买下姜文浩小说的实体书版权。

“我相信,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它一定可以带给我们天大的利润。”这是出版社老板的原话。事实上,他的语言最后的却成真了。不过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另一方面,姜文浩终于开始发家了。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签到,人在四合院,从大厨开始剑道真解洪流之歌革宋未曾设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