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小说网 > 其他 > 乱世华族梦
加入书签 打开书架 返回目录

别后重逢

【书名: 乱世华族梦 别后重逢 作者:靡宝】

热门推荐: 时代巨子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上古国漫的世界逆天铁骑不会真有人以为我也是大佬吧女总裁的超级高手我的团长李云龙我有一座山寨我不想受欢迎啊

上元节长宁扫兴而归,不久就到了她的出嫁之日。再不甘心,她也不得不穿上嫁衣,同卢修远成了亲,搬去了大明宫外的公主府。

丹菲因为不是陪嫁宫人,并知道婚礼情形如何。不过长宁公主出嫁必然是仅次于太子大婚的盛事,显然会极尽奢豪铺张。

阿姿陪嫁走了。这个女孩虽然往日喜欢打听丹菲的私事,可也给过丹菲不少关照和陪伴。如今她去了公主府,丹菲不免觉得有些孤单。

长宁出嫁后,仙居殿中留下的宫人就重新分配过。丹菲早就被通知她将要被分去了张美人的殿中。

张美人和王贤妃是同一批入的宫,都是地方小官之女。张美人并不受宠,生了个儿子都还只是美人位分,完全比不上只有一个女儿的贤妃。这位晋王今年十二岁,年纪尚小,还未开府,在宫中同母亲居住。

伺候一个失宠的宫妃并不是一份肥差,不过丹菲觉得若要低调生存,跟着个不受宠的主人却是最明智的。安排她这份差使之人,想必也是报着这个想法。

丹菲很快就收拾好了不多的随身物品,跟着女史离开了仙居殿,前往张美人居住的承香殿。

张美人是个丰腴温和的妇人,颇有几分憨厚之气,在这遍地是人精的宫中是个异数。晋王似母,养得白白胖胖,是个整日乐呵呵的没心没肺的小胖子。他不受圣上重视,又不见的多机敏聪慧,韦皇后也懒得提防他。张美人因见着太子那废物模样,怕儿子步兄长后尘,便专心督促儿子读书。偏偏晋王活泼好动,喜欢舞刀弄剑,整日都被张美人训斥责罚。

张美人和气,晋王单纯,伺候这对母子可比伺候长宁一人都要轻松许多。丹菲很快就适应了承香殿中的生活。

而日子一旦平静起来,便会过得飞快,一眨眼间,春天就已经到了。

长宁苦等了月余,却没有等来半点崔景钰后悔的消息,自己才后悔了,却是哭都来不及。听闻她和卢修远夫妻感情也很是冷淡。长宁不屑卢修远,卢修远也只把她当作金像供起来,自己闭门读书。

而不论长宁再怎么诅咒孔华珍,崔孔两家的婚事还是如约举行。

这场婚事低调却庄重华贵,新娘的十里红妆和新郎的俊美儒雅,都做了长安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婚后,崔景钰和孔华珍相敬如宾,人人称道。随后,崔景钰带着新婚妻子启程赴任,离开了长安。

崔景钰走后,春雨悄无声息地降临了。空气湿润,树叶冒出嫩绿的新芽。先是早春的樱花,之后是梨花、杏花、海棠、桃花……大明宫霎时回春,陷入了花的海洋之中。

高庆公主和惠阳公主相继出嫁。而北地,张龄玉将军旗下几员大将率兵深入草原攻打瓦茨王庭。打头阵的,就是宁远将军文默。

得到消息那日,丹菲在夜里悄悄地朝着北方叩拜祈祷。春雨沙沙声中,她似乎听到了崔景钰离京远去的车轮声,听到了北地金戈相击的厮杀生,这些声音交替出现,让她不得安眠。

丹菲觉得自己变得有些多愁善感起来。这让她自己很不习惯。她一贯是最爽利洒脱,最没心没肺的一个人才对。

到底是什么,给她心上添加了沉沉的负担?

而今年注定了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春季入夏的时候洪涝成灾,南方多处地方受灾严重。北方却是遇上了二十年难见的大旱。到了秋天,南方补种稻子还未成熟,北方则闹起了蝗灾。

不过宫中依旧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千里外的百姓挨饿,与这些贵人们毫不相关。唯独丹菲听到那些个地名时,不禁有些担忧不安。

因为其中一个闹蝗灾之地,似乎就是崔景钰担任县令的地方。

崔景钰那个琼枝玉树一般的矜贵公子,做个县令管理民生就已教人想象不能,更没法设想他如何处理蝗灾。

后来丹菲才知道,崔景钰这县令面临的困难还不止这一处。

广安县位于三省交接之处,商贸发达。但是交通便利之处也有利有弊。广安各个势力盘踞,水陆两处都各有帮派,时常有摩擦冲突,且不服官员管教。地方和周边官吏多是韦氏一党,贪婪昏庸,明面上恭敬有加,实际却是瞧不起这新来的玉面县令。崔景钰去的头半年,权利都被架空,满腔抱负根本无施展的余地。

不过崔景钰到底是崔家精心培养出来的嫡子,又受过泰平长公主多年*。虽然面上一派清雅斯文,泰平那传承自武皇后的强硬手腕和狠辣作派,他也都学了个融会贯通。

等摸熟了广安各地情况后,崔景钰就不动声色的展开了清扫。他挑拨离间,借力打力,一点一点地扳倒那些架空他的势力,蚕食着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等又过了半年,到那些官吏惊觉自己中了套时,崔景钰已经将半个广安收在囊中。

剩下的,就是那些各路江湖帮派还待镇压收安。而崔景钰忽而收敛了锋芒,开始耐心等待下一个契机。

就在这期间,东宫传来了喜讯:太子妃顺利分娩,生下了一个女儿。而与此同时,卫佳音的肚子也终于有了动静,诊断出怀孕已经月余了。

卫佳音有孕一事,对于丹菲来说,可喜可忧。喜的是卫佳音要忙着安胎生产固宠,至少一年内都不会有功夫来找她寻仇。忧的是万一她生了个儿子,有了靠山,那必定会来找她寻仇。

所以丹菲一边祈祷着卫佳音生个女儿,一边盘算着自己怎么才能早日出宫。

如今八娘也已经不在染织坊,而是调到了尚仪局的司籍所里,做了一个管理纸笔几案的宫婢,不但清闲安稳,每日还可以跟着几位有学识的女史念书。半年下来,她在染织坊里学上的那些粗鄙的坏习惯都纠正了过来,人也长高了许多。

而七郎也突然从教坊被调去了太学,做了一名书童。这孩子吃过苦,知道机会来之不易,会旁听夫子讲课,功课大有长进。姚氏则从教坊调到尚寝局,在司苑手下做活,照顾瓜果蔬菜。

丹菲自己则深得张美人母子信任,年前就升做了女史,后来又办事得力,升为了从九品的女掌。丹菲通读史书,便专门负责督促晋王读书。积威之下,晋王还有些敬畏她。

丹菲一直不知道崔景钰所托的那个照顾他们母子的人是谁,不过显然此人手腕强硬有力,背景似乎比崔景钰还强大,才能把他们这样照顾得那么周到。毕竟崔景钰名声虽大,也不过是长安城中千百贵族子弟中的一员罢了。

丹菲很难概括她对崔景钰的感觉。他们从认识开始就在对峙,斗智斗勇,她防备他却又情不自禁地信任他。甚至在身陷囹圄的时候,还会忍不住去依赖他。他们彼此欣赏,又彼此比对,相处时的气氛总有些微妙。

丹菲觉得他们更像是个棋逢对手的竞争者。如果她是一个男儿,或许他们两人会成为很好的知己也不一定。

到了秋末,蝗灾终于平息下去,但是好几个县颗粒无收。崔景钰所在的广安情况略好些,至少开仓放粮后,百姓们还能勉强熬过明年春天。

那些受灾严重的县却没这么乐观。到了来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饥民们就纷纷离家流窜乞讨。

流民所过之地,总免不了引起当地一番混乱。就在这波流民路过随县的时候,不知怎么的和当地人起了冲突,发生了武斗,死伤无数,其中不少妇孺。县令下令镇压闹事流民,还处死了不少人,引得流民激愤,竟然有半数以上的青壮年就此落草为寇,做了土匪。

这消息传回长安,圣上大怒。偏偏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县令是韦氏一派的人,圣上把韦皇后也一番埋怨。韦皇后干脆求圣上派太子去剿匪,一边将功补过,一边也帮太子立威。

太子如今满了十八岁,东宫里又添了两名承徽,一名昭训。包括良媛卫佳音在内,有三个姬妾都有了身孕。他在后宅里的威风已得到证明,就只差在朝堂上建功立业了。于是太子被母亲从温柔乡里拽了出来,带上一大群军师侍卫和奴仆,领着精兵南下剿匪。

而圣上忽然发了话,说既然太子出门剿匪,那也顺便带着几个弟弟一同去历练一番。于是几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皇子被圣上点了出来,与太子一道出发。年满十三岁的晋王就在其中。

张美人自然不放心年幼的儿子出远门,百般叮嘱他届时不可冒进,不可抢太子风头,宁肯无功,也要保住自身安全。最后张美人让晋王母乳和两个乳兄陪同一起前去,又考虑了一下,把丹菲也点上。她知道丹菲骑射上也不错,又远比那些深宫奴仆有见识。而且晋王也敬畏她,服她管教。

丹菲并没有说不的权利,再说她也不会放过这大好的离开皇宫的机会。她匆匆和母亲弟妹道别,在春末渐渐炽热的阳光下,同晋王乳母同乘一辆马车,走出了大明宫的宫门。

浩浩荡荡的队伍出了长安城,先是到了洛阳,稍事休息了一日,再向西南出发,朝匪患之地开进。

太子虽然领军,可是韦皇后点了韦亨监军。说是监军,其实届时太子不过在军中充个样子,真正领兵的还是韦亨,将来只需将功名记在太子头上便可。

这份差使韦亨做得极不情愿,无奈他那父亲高安郡王给韦家惹出一个天大的篓子,韦皇后帮忙遮掩,他们家自然欠了皇后一个怎么还都还不完的人情。

偏偏高安郡王沉迷于声色,又在战乱中受了惊吓,身体每况愈下,眼看活不了多久。到时世子即位,他们就要分家。世子为人古板正直,一直对韦后有些怨辞,将来怕不会再那么听话。韦亨总要为自己多做打算,效忠韦后是唯一一条路。

丹菲知道韦亨的身份,虽然不清楚他在段家一事中起到什么作用,但能确定他不是好人,于是私下没少诅咒他。韦亨倒是留意到了丹菲。晋王身边几个宫婢,出行皆带着帷帽。女孩子们大都丰润娇小,符合时下的审美,唯独丹菲身段匀称修长,行动如风般爽利,都不大像个女子。

于是军中便有人说笑,说这个女官是男扮女装,又私下打赌她帷帽下的面容如何。丹菲略听到了些流言,不想给晋王招惹麻烦,之后行路时都同其他宫婢一道,整日闷在马车内。倒是晋王,没了人督促他温书,反而乐得逍遥了几日,跟着侍卫骑马射猎,玩得不亦乐乎。

众人说笑归说笑,这些宫婢女官可不比寻常人家奴婢,可不是他们能窥探亵玩的。丹菲她们一群宫婢一路上虽然辛苦,倒也平静。

离了洛阳两三日后,沿途景象便渐渐荒凉萧索起来。春天播种下的麦苗已经长得有些高了,但是动乱后被摧毁的屋舍却没有人去修补。村中家家门户紧闭,鲜少见到炊烟,只偶尔传来几声狗鸣。路人神色慌张警惕,见了军队,只知慌忙躲避。

越往匪患之地走,景色便越荒凉,沿途甚至偶尔可见被洗掠过的商队和村舍。那些死者陈尸荒野,屋舍被焚烧,幸存的百姓悲痛且麻木地处理着后事。

太子毫不意外地被这副景象吓住,不肯再前进了。韦亨在肚子里把他骂了个底朝天,却不得不听令。于是他们临时改道,决定先去最近的广安县稍事修整,再商议剿匪一事。

丹菲一听广安这个地名,心就没由来地紧了一紧,有些紧张不安,又有些期盼。

队伍傍晚时分赶到广安,县外桥头上,县令已经带着官吏人马出来迎接。丹菲陪同在晋王身边,此刻忍不住探头望过去。就见一个身穿紫棠色官袍的年轻男子从马上利落跳下,地大步走来,步履稳健,通身干练精悍,却又不失儒雅风度。

此时已黄昏,他又背着光,看不清容颜。丹菲觉得这人陌生得紧,可陌生之中,却又带着一股难言的熟悉。

男子走到太子马前,拱手行礼,沉稳的声音响起:“臣广安县令崔景钰,见过太子殿下。”(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 录 书签 下一章
相邻的书:召唤!游戏王:百万最强怪兽回到古代当兽医凹凸憾生城府绽放心火燎缘暮春之令洪荒:开局签到十万大罗金仙异世金仙